公司新闻

16
Sep
2015

龚曙光谈看阅兵感受 :精神的尊严 国家的尊严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梁美兰

    “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装甲车、坦克车轮滚滚、无坚不摧,抗战英模部队方阵所体现的军人血性,这种震撼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得到强化,才感觉到这种力量就是国力,不仅有武器的力量,也有精神的力量。精神的尊严,也就是国家的尊严。”

  受中宣部邀请,作为文化界代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9月3日来到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礼现场,“分到了一个视野不错的位置,在正对天安门毛主席像下面的C1区,紧挨着国旗旗杆,C1区15排30号。”

  老兵方队感受到历史穿透力

  亲临阅兵现场,龚曙光说,他体验到了“无限视觉”和“有限视觉”的差别。现场观礼是”有限视觉”,从所坐的位置去看阅兵,与周围的人,一同感受周围的环境,形成独一无二的视角。

  “战机梯队恰好从我的上方呼啸而过,坦克装甲车行驶时发出巨大轰鸣声、在头顶上方飞过的飞机……”他说,阅兵让普通人感受到了什么叫武装力量,也容易让人联想起这些武器一旦投入到战场,它就是战争,唤起对战争残酷性的想象。“这次阅兵展示的是军人和军备,弘扬的是精神,宣示的是和平。”

  这次阅兵,首次出现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感受到了历史的穿透力,”龚曙光这样描述他给老兵们行注目礼时的感受。

  “当年同这些老兵一起参加抗战的更多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作为少数的幸存者,他们代表的是民族救亡、民族图存的幸运,是对英烈的告慰,对历史的捍卫。他们精神不亡,中华民族不亡。”他说。

  龚曙光认为,阅兵首先是对70年前中华民族3500多万牺牲者的告慰。他们的生命没有白白逝去,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华民族在危亡中图存、崛起,并成为世界大国、强国。

 这次阅兵的另一个深层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国家意志的展示,维护中华民族已经谱写的历史真实性和公正性。

  “历史的公正和真实,不仅仅要通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在世界并不真正和平的当下,还是要靠国家力量来维护。”他说。 

  50多位将军领队增加阅兵厚度感

  看到的方阵中,装备方阵代表了现代军事的打击力量和防卫力量;抗战英模部队方阵宣示的,是我们军队一种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些方阵特别突出了中华民族为了救亡必须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部队精神,这体现了一种军人的血性。

  “当然这里面最显眼的是徒步方阵中的将军领队,50多位将军把整个阅兵的厚度感增加

  阅兵不仅仅是一种演示,或者说不仅仅是为了给人去看形体,看队列,看动作,更重要的是让你去看官兵一致这样一种部队的好传统,体现的是一个完整的部队风貌。”

  所以阅兵其实是两个重点,一个重点是部队的作风,部队的传统,以及由作风和传统所承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朽军风和军魂。第二个是由现代武装力量所显示的我们现代打击能力,所以阅兵是精神力量和装备力量两位一体的集中体现。

   他的邻座都有谁

  与龚曙光坐在同一片区域的,还有一大批中宣部推荐的文化界代表。包括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梁光伟,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著名笑星姜昆,著名芭蕾舞演员白淑湘,文学家冯骥才,国家一级导演丁荫楠,国家一级演员奚美娟等等。

  当最后一丝彩烟淡去、最后一只鸽子飞远,在天安门广场,数万人仍热切地凝视着天空,激动兴奋难以自抑。这是中华民族对于抗战胜利的宏大纪念。沉积了70年的情感,呈现于欢呼与沉思、追思与展望、自豪与警醒、缅怀与铭记之间。本报采访了几位受邀观礼的湖南人,请他们谈谈见证荣光时的心情和感受。

  抗战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主题思想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作为一家出版传媒领军人物,龚曙光及其所管理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构想?

  龚曙光认为,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大劫,也遗留下民族大智慧,“应该是民族教育、教化中常备不懈的内容,一个常讲不衰的课题。”

  他介绍,中南传媒就抗战的各种文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已经出版过大量图书,“抗战一直是我们的文化主题,也是我们的思想主题。”在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南传媒也特别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中小学生历史读本中最重要的内容加以编辑。

  《潇湘晨报》多次对抗日战争的抗战英烈等进行报道。比如,晨报曾发起“把抗战女兵迎回家”,到东南亚把远征军的骨灰迎回湖南等行动。最近,红网也做了“最后的胜利”大型抗日纪念报道。这些都表明中南传媒始终把抗战的研究和宣传当做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来担当。

  不久前,中南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设计承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和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先后开馆。

 “未来我们还将在各种教育类的图书中强化抗战的精神,增加抗战的篇幅,使抗战始终成为中国中小学生历史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情操教育的主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