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两会时间”再次开启。
面对着簇拥而来的记者,全国人大代表龚曙光,从传统出版的发展态势、全民阅读现状,到原创文学的新趋势、优质IP如何孵化,再到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长达2个半小时的媒体联合采访,这位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掌门人一一解答,看似漫谈,实蕴深思。
龚曙光对传统出版所面临的格局,认识极其清晰,描述亦不回避:传统出版同样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文化产品卖不出去一定是创意不新鲜,没特色,过了季。
“新媒体浪潮呼啸而来,面临挑战你是否也困惑彷徨?”有记者提问。
挑战如此,如何应对?在龚曙光看来,面对网络化时代的碰撞,创新和融合才是解决正途。“没有创新,其它都是空谈。”他回答。
谈改革:“文化产品卖不出去是不新鲜、过季了”
腾讯大湘网:供给侧改革是目前的热点之一,您认为文化产业在供需关系上是否也存在问题?
龚曙光:如今社会上普遍认为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针对能源、钢铁等工业领域,似乎与文化产业无关,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区。实际上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之间也存在着供给或需求错配的问题,也因此形成了产能过剩、库存过高。文化产业的产能过剩,在出版领域首先体现在编辑能力过剩,我们国家每年生产超过40万种的图书,而这些图书中间有一部分是基本没有或者是完全没有销路的,实际上造成了各个出版单位的库存积压,造成了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也造成了国家资源和文化产能的浪费。在产品复制的环节上,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在下降,对印力的需求也在急剧下降,但如今各大报业集团的印务中心都是按照过去巅峰时期的发行量配置印力。印刷之外,过去遍地开花的磁带、光盘的生产企业,如今也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这无疑都带来了大量富余产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化产品是最敏锐的反映社会文化、心理对物质或精神的这种需求变化的,文化产品卖不出去一定是创意不新鲜,没特色,过季了。所以文化产业的同仁们应该清醒认识,文化产业不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灾区,但也一定是灾区,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也和能源产业一样紧迫。
腾讯大湘网:有评价称主要问题出版行业生产方式滞后,基本上是文人在做出版,对市场敏感度不够?
龚曙光:过去我们出书典型的模式是“有枣无枣打一竿”,编辑认为是好选题就出,出了之后至于究竟好不好,市场的反馈和编辑的最初设想是不是吻合,他们中间是有很大的盲区。在一个互联网或大数据已经高度技术化和精准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在确定选题的时候,还是用这种“有枣无枣打一竿”的方式,毫无疑问就会形成库存。
所以,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同类图书的大数据分析,甚至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进行调研,乃至众筹。现在图书出版的众筹已经成为了图书更精准化服务的一个主要模式。
谈“互联网+”:并不是文化加了互联网就会马上起飞
腾讯大湘网:您刚提到互联网,现在都全民谈“互联网+”、谈新媒体。“互联网+”浪潮对传统文化企业有着怎样的机遇和冲击?
龚曙光:纸和屏的这两大介质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出版业最根本性的冲突。据调查,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互联网阅读,已经有了亚马逊高水平的数字出版,但是中国当下纸制图书需求并没有明显下降。为什么人们认为中国的图书业遭遇了危机,甚至形成一定的恐慌?我认为,这种恐惧是恐未来,不是恐当下。
我在十年前有个判断:屏在基本功能上替代纸的趋势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屏不会马上完全替代纸。传统纸媒和新兴屏媒之间会有二三十年的交互发展期,这个期间屏不可能完全替代纸,纸也不可能改变屏发展的态势,它们在一段时期内并行存在、并行发展,甚至有某种互补,这种互补性就构成了当代读者的最大幸福,因为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媒介来进行阅读。
这样一个交互发展、交织发展的时期,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机遇期,尤其是传统出版的机遇期。如果错过了这样一个时期,那么就有可能最终淘汰出局。
腾讯大湘网:那么传统文化产业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会怎么走?
龚曙光:不能把文化企业混同于一般的实体产业,也不能把文化产业简单地归附于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肯定能对所有行业带来革命性的东西,但并不是文化加了互联网就马上起飞,也不是说,互联网企业即使没有文化也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文化企业,两者要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互联网+”,以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为基础为平台来加上传统的文化资源,另一条路是“资源+”,比如说《纽约时报》都是典型的“资源+”。“互联网+”是技术和资本驱动型,“资源+”是资源与资本驱动型,两条路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就是资本。所以我认为,像我们这样比较大的、既拥有资本又拥有一定资源的出版集团,在未来的转型中应该是有一定优势。
谈IP孵化:催生原创性IP是我们最高的职业追求
腾讯大湘网:刚刚过去2015年,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财产”)成为文化产业中的热词。中南传媒会如何挖掘现有好的IP,实现商业化突破?
龚曙光:对于IP,我们从不陌生,一直以来围绕故事的资源开发,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目前的环境下,一个拥有超级IP公司的价值将要远远高于一般传统资源型文化企业的价值。
对于一个拥有超级IP的公司而言,公司价值最核心的是什么?一是IP催生的人,就是你是不是原创性的文化公司;第二就是IP资源的运营能力,有了好的IP,那有没有能力让它能够跨界,从一个文学故事成为一个多介质的文化热点,最后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能够出小说不一定能够出好游戏,出得了好游戏不一定能成为好电影,好的游戏公司不一定找得到好的制片人。
我们集团这么多年通过发展,每年要出版上万种书,这些图书中绝大多数是公版书(注:公共版权书籍,无须付版税),但我们一直强调出版资源和内容的原创性,我们始终坚持文学原创这条路,这就表明我们始终还是把催生原创性IP作为职业的最高追求。所以,我们买断了王跃文的创作,买断了残雪的创作,每年出大量的原创的文学作品,其实都在表明对原创性IP的追求。
腾讯大湘网:为什么中南传媒没在影视、动漫等方面进行投资?
龚曙光:对中南传媒这样的公司而言,贴跨界经营的标签没有意义。不是有个好剧本,投上三五千万,就能对外宣称中南投了影视。如果介入影视,要么有能够专业运营影视的团队,要么有专业整合制作发行通道的人才。当你跨界进入一个行当的时候,应该有比在这个行当里工作的人做更好的准备,才有资格跨界,不然的话,就不用算命都是会死的。
其实,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多版权运营体制思考、团队建设以及机构搭建。从2016年开始,会在IP运营上逐渐发力,现在已经有了对应的基金和专业的人员计划向这些领域投资,也会有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版权的洽谈和运营,还与国内最顶级的全版权运营公司结成了排他性的战略合作关系。面对IP运营这道难题,中南传媒正是用自己的资源和资本去破解,从而实现自己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谈全民阅读:不读书的民族不可能在文明通道上有空间
腾讯大湘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正在征求意见。对于书香社会的建设,出版企业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对于阅读,您个人的建议是什么?
龚曙光:一个民族读多少书,实际上决定了这个民族对于人类知识有多大需求,也表明一个民族有多大能量通过知识创造财富、改良社会。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办法在知识使用上具有巨大潜能,也不可能在文明的通道上有巨大空间。
至于全民阅读的相关法律颁布,是不是就彻底解决了我们国家全民阅读的热潮问题?这倒不一定。我们国家每年国民平均读书的数量比欧美发达国家要少很多,甚至我们现在的很多公务员、很多文化人是不读书的,或者说很少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恐怕对我们民族而言还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的宣传。
当然,文化也有引导的问题,天天出古龙当然社会就天天看武侠,天天出《金瓶梅》社会就天天看情色。习总书记对媒体提出了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四力的要求,这也是对所有文化产品的要求。
所以,文化企业在整个全民阅读中的地位就是适配与引导相结合,在保障供给的情况下发挥自己在全民阅读中的引导作用,使社会中的阅读既能够健康向上,也能够丰富全面。
【点击查看访谈视频实录】http://v.qq.com/page/z/f/p/z0187zpmn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