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接受证券时报专访)
随着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趋明显,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未来也越来越悲观。
作为一位来自文化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对于媒体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两会期间,就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如何应对数字化媒体的挑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龚曙光。
证券时报记者:在中南传媒业务结构中,传统媒体占比很大,如何看待传统媒体的发展瓶颈?
龚曙光:从整体格局上来讲,传统媒体正面临数字媒体的挑战,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由盛而弱、由强而衰的趋势。在这一轮宏观经济的调整中,房地产调控和汽车的饱和甚至可能成为压垮某些传统日报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媒体所处的状态并不一样。
以日报类媒体为例,日报类媒体毫无疑问已经受到了网络、社区等全新交流模式和信息平台的挑战和分流。不过,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媒体产品,其寿命可能更长、衰亡速度更缓慢,比如针对老年人群的传统纸媒,我们创办的《快乐老人报》,不到3年时间,发行量已经突破了百万份。
在《快乐老人报》创办初期,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当时我们认为,从老年人对纸媒的依赖角度讲,虽然不能说他们不改变,但是他们被改变、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他们对纸媒有习惯性依赖,纸媒仍是老年人主流的信息接收媒介。
相比日报而言,杂志寿命又会长一些。杂志针对的是分众人群、甚至是小众人群,具有随时翻阅、可收藏的特点,这就使得杂志的衰退节奏缓于日报。过去有些人认为纸质杂志将会很快被电子杂志所取代,但现在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纸质杂志被取代的节凑缓于日报,并且越接近日报消费内容和形态的产品,消亡越快。反倒是专业化及与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知识性、趣味性的杂志很少被替代。
因此,纸媒在趋势上已处在下行通道中,但是由于纸媒自身的产品类型、接受人群不一样,便呈现出不同的生存状态。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南传媒作为传统出版集团,目前放弃纸媒是不明智的,也没这个必要。但作为一个在未来想成为主流内容提供商,依然想吃传媒饭的企业集团来说,不重视纸媒的整体发展态势,不介入纸媒数字化转型、不创办数字化平台也是不行的。
证券时报记者:既然传统媒体存在机会,中南传媒将如何进行布局?
龚曙光:对于传统媒体的布局,公司的战略十分清晰。目前一是多媒体战略,二是目标人群战略。所谓目标人群战略就是锁定目标人群,整体而言,公司为五类人群服务,其中境内四类,境外一类。
第一类人群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是公司的第一大目标人群,他们既是最大的教育类图书消费者,还是互联网产品、动漫产品的消费者。所以在媒体战略中,这是我们所有出版物第一需要满足的人群。
第二类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这也是我们现在投入比较集中、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并具有蓝海性质的目标人群。公司将为这3亿目标人群提供专属内容产品,未来这一块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类是以城市为主体兼顾城镇的公务员、白领、金领以及都市妇女,对于这一类人群,我们将主要提供时尚生活类图书、分众类的杂志、生活类网站等媒介产品。
第四类是新闻类产品所覆盖的主流人群,目前主要是面对湖南市场的7000多万人。
境外的目标读者则是指有意愿接受中华文化、了解中国的海外读者。
证券时报记者:中南传媒作为传统的出版集团,如何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龚曙光:对于新技术,业界的说法是“不做等死,做了找死”。但是认真想一下,不做是百分之百等死,做了可能是百分之五十找死。所以,我们认为,面对数字技术,等待是最大的成本,不做是最大的风险。
公司作为传统的传媒集团,介入数字化转型,无疑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从优势来讲,不管数字技术有多好,但终究只是呈现方式的不同。传统出版集团有内容优势,也有人才优势。劣势方面,则是绝大多数的传媒集团,习惯了过去的模式,在心理上对来自数字技术的挑战,有一种怨对和幻想。所谓怨对就是认为数字化媒体是一个入侵者,所以在情感上不亲近、不接受;所谓幻想就是他们还在怀疑数字化媒体是否会完全替代纸媒,这种替代是否会在这一代人身上实现,还心存侥幸。以至于他们喊狼来了的多,但实际上自己动手、寻找打狼棒,扎牢篱笆、不让狼进来的行动却很少。
在这一优一劣的格局中,未来将会呈现两种极端的形态。如果传统的出版人用实际行动去欢迎新技术,那么他们比非传统出版集团拥有更大的优势。反之,他们比任何人都不具备未来生存下来的可能性。
证券时报记者:中南传媒对于新媒体和数字出版这块有何想法,当初为何选择和华为合作?如何这次合作?
龚曙光:其实当初公司的选择对象比较多,华为也找过多个出版集团,甚至还和索尼谈过,但最终我们彼此认同。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第一,这个项目应该是具有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合作;第二,中南传媒和华为都想寻找各自领域的领军企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达成合作。
与华为合作的天闻数媒公司,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做中国教育的全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将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课堂教学、家校通讯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等,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在传统教育被数字管理替代后,天闻数媒将提供云管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天闻数媒在龙岗试验的2.0版本的产品已经封版。该产品已经完成了试验区的检验,是一款售卖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2亿元。
一旦国家要求中小学教育全部实行数字化,那么毫无疑问,天闻数媒在这个领域,就像华为在通讯领域一样,产品既具有技术领先优势,还具有经过反复、磨合的使用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数字教育的市场份额有多大?中南传媒会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数字化产品未来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龚曙光:在数字教育市场上,我们判断整个市场应该是2000多亿元。公司期望至少动态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即大约800亿元左右。不过,具体份额目前尚无法准确估计,这要取决于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速度、推进模式。
数字化产品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提供商,未来这个平台除了公司提供的内容之外,可能更多是教师、学校甚至是学生社交中提供的内容。
证券时报记者:中南传媒未来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龚曙光:我只能说,公司经营很正常,并且公司对长期利益和效益看得很重,不会为哪一个年度的利润而牺牲长期战略和长远绩效。
在公司同行业中,可以讲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布局上,比我们时间更早、品种更全、规模更大、力度更强。目前,我们过去所布局的这些数字类媒体、老年类媒体等,已经全部进入商用期和收获期。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上市后手握大量现金,未来在外延并购上有何打算?
龚曙光:并购是我们未来重要的经营模式,自主创新和战略并购是我们并行不悖的两个运行方式。
中南传媒上市时机是最适合融资的时机,但不是适合投资的时机。所以,在前几年,中南传媒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融资。
不过现在反过来了,目前是最好的投资窗口。国外大牌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由于投资的期限到了,现在他们急于退出,但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他们无法退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寻找一级市场退出,我的资金就有了用武之地。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