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9
Jun
2015

印刷业:寻找增长新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

  当前,经济形势动力不足,市场困难与机遇并存,许多印刷企业遭遇发展低潮。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成为有眼光印刷企业的当务之急。9月25日-26日,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13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上,来自各地的行业协会代表、百强印刷企业代表与重点印刷企业代表、印刷设备与器材供应商代表250余人汇聚安徽黄山,畅谈转型升级的经验,分享创新突破的体会。

  印刷经理人在年会上畅谈转型升级经验。

  经历过高速发展的喜悦,品尝了市场变化的艰辛,当前的印刷行业正面临着洗牌。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一些印刷企业探索创新突破,一些企业还在观望驻足,还有一些企业无奈黯然退出。正如印刷技术杂志社总编辑、《印刷经理人》主编王丽杰所说:“未来十年我国印刷企业将经历重要洗牌期。”

  在印刷行业经历转型阵痛之际,第十一届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打出了“迷茫中的选择与突破——如何创造新的增长点”的主题。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哪里?如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如何提升创意设计能力?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印刷……数位百强企业代表和设备商代表围绕“突破”议题,就当前行业的热点问题,探讨并分享了他们成功“突围”的经验。

  稳固主营基石,往海外飞

  代表企业: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面对如何突破困境的命题,湖南天闻印务董事长潘晓山给出的回答是——“在坚守中突破”。天闻印务隶属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系湖南最大的国家定点书刊印刷大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近10亿元,员工1900余人,旗下4个分公司、5个子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把书刊印刷业务作为未来转型升级的基石,与此同时,坚定走出去的勇气和决心。”潘晓山说,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天闻印务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蜕变,除了加强培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精细化管理等常规措施外,现在成绩很大程度来自于脚踏实地地做好主营业务。

  “走出国门的同时带来的是更大压力,然而要保证发展,往海外飞是形势所迫。”据介绍,天闻印务一天出口图书120万册,地处内陆,已经追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的印刷企业。潘晓山表示,未来企业的路如何走下去,首先是做实做强。虽然整体书刊印刷呈现下滑趋势,教材印刷已经触及天花板,但要想在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必然要有相对优势的主营业务作支撑。

  专家对话

  黄志军:现在有个说法,传统印刷企业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信息化。请问天闻印务是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冲击的?

  潘晓山:互联网的发展对印刷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则对印刷业务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虽然印刷企业在IT行业并不占优势,但有着合版的优势。

  目前天闻印务已购置对开机,计划通过互联网下单做合版印刷,现在已有一个名叫天蓝星的网络下单系统。天闻印务决心利用这一系统,获得更多的印刷业务。

  由代工到多元,“逆袭”完胜

  代表企业: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的名气在业内如雷贯耳,该公司拥有超过1.8万名员工,占地面积近1000亩,累计投资额已超过19亿元,上年出口额超过25亿元。到过雅图仕广东鹤山市厂区的人,无不对其厂区内超高的绿化率、包含高尔夫球场的员工宿舍区赞不绝口。然而即便如此,雅图仕董事长冯广源在年会上仍然表示,在印刷行业面临挑战之时,雅图仕也同样经历着迷茫,同样遭遇着来自于经济环境不利及数字媒体冲击所带来的挑战。

  “即便经历艰难,但也要看得透彻,去发现商机。”冯广源表示,一直以出口为主的雅图仕,近年试图实现由代工生产到“传统印刷产品+科学技术”的转变,这是雅图仕顺应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雅图仕大力发展电子印刷应用,先后将其应用到了智能包装、书籍、玩具中,令印刷产品更加多元化,并通过内部信息化管理改革、产业链延伸、厂内外物流整合等方式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雅图仕近年自主研发的薄膜电子印刷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声音、光、动作效果的配合使书籍内容更加丰富,并可以互动,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只要印刷企业主动出击、实现突破,就一定可以迎来广阔的前景。”冯广源在演讲结束时铿锵有力地表示。

  专家对话

  黄志军(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以出口为主的印刷企业,近年汇率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生存,但雅图仕仍保持着超过3000万元的年利润额,雅图仕是如何加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的?

  冯广源:从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直至今日,雅图仕也经历了波折,但雅图仕依然每年投放大量资金在人力资源、设备的更新换代及节能减排方面。这虽然令雅图仕近年的利润比有所下降,然而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投入成为我们增强内功的必须途径。

  并购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代表企业:新盟包装装潢有限公司

  新盟包装与当天参加年会的其他企业相比是个“另类”,但它的重组与发展探索足以值得处于转型破局中的印刷企业借鉴。

  新盟包装是一家由浙江乐清4家中小型印刷企业及一位自然人股东通过资产重组而成立的一家公司。它的年龄并不大,2010年9月,在浙江省乐清市包装行业协会的牵头下成立。然而就在成立的第一年,即2011年,它的年产值就已突破2亿元。

  谈到重组的背景,董事长陈金国介绍,在印刷企业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各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受到侵蚀,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盟包装的各个股东认为“与其处处设防,不如主动出击”。于是5位投资人一拍即合,新盟包装由此诞生。陈金国表示:“高速发展时代已经终结,在经济的退潮期,包装印刷企业要靠自己学会在退潮中游泳。”

  陈金国讲述,整合过程也是新盟包装的成长过程,“只有把蛋糕做大,企业才能发展,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至今已重组3个年头的新盟包装在设备更新上已投入了上千万元,企业产值提升10%。

  “企业的重组需要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陈金国说,要做到各方面的平衡,不仅需要强大的信任做支持,还需要决心和努力。

  专家对话

  贺政国(广州包装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新盟包装由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联合而成,企业的文化融合比资本融合更难,新盟包装是如何做的?

  陈金国:温州地区中小印刷企业居多,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家族式企业,我们这次重组之前,最初也都是小厂。然而,当前民营企业要发展,困难重重,不是遇到资金问题,就是遭遇战略方向难题。重组是企业转型升级中一条重要的路。

  提到重组中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新盟包装来说,也在探索,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然而我们大家均有一个共识——重组肯定要作出牺牲。

  印刷+快递,创新理念

  代表企业:广东天元印刷有限公司

  虽然目前广东天元只是一家中小型印刷企业,然而它有着多项国内独一份的“金字招牌”——国内最大的邮政快递物料制造基地、国内唯一一家与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合作的印刷企业、国内唯一防盗封箱胶专业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快递袋生产企业……

  显然,广东天元是一家跨界企业,从事印刷的同时,其快递物流业务做得更是风生水起。印刷+快递,貌似并不关联的两个领域成就了广东天元今天的成绩。

  “中小型印刷企业在当前环境中如何做好基础服务至关重要。”广东天元董事长周孝伟介绍,正是出于这种初衷,广东天元花费3年时间在印刷包装、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可变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崭露头角,更发展成为一家有着各种创新产品及零库存物流管理成功经验的综合性印刷企业。

  超强的可变性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快速响应速度令广东天元走出一条与其他印刷企业不同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为客户提供省心省力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令广东天元成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只要客户有需要就毫不犹豫地提供服务,同时拓展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周孝伟介绍,这正是广东天元的理念。

  专家对话

  贺政国:广东天元在国内设立了几万个网点,而且印刷品种丰富,广东天元是如何控制成本的?

  周孝伟:目前我们公司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集成供应服务,实际上这些客户均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网点比较分散、需求品种多,然而他们所需求的产品相对于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电商的产品而言,又是相对标准化的。

  我们在做配送服务中能够将不同客户的货物和需求集中分发。当一家企业如果只做一种产品时,在成本上相对较高,如果多家企业物料同时做,整车做配送、分发,成本就得到了降低。

  ■微言博语

  关键词:印刷业变革

  @印联传媒:数码印刷让印刷行业彻底改变,让印刷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让印刷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转变不可逆转。对于印刷企业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是积极主动地拥抱这些变化,让自己的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变化中获得利益。

  @蓝海亚细亚印刷厂:面对现今低价竞争的印刷企业,印刷产业应配合数字媒体时代进行改革,以创新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以差异化来获取高额的利润,配合跨领域的策略联盟合作,打造属于印刷产业的策略。

  @慧聪印刷网:很多原本从事出版印刷的企业,从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始寻求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发展。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企业反其道而行之,放着被大家广为看好的包装印刷不去发展,转而进军出版印刷。静观其变还是主动出击,印刷行业的企业家们在思索、在实践。

  @深圳高峰:当数码印刷逐渐代替传统印刷成为主流的时候,人们谈论的不再是印品的质量,而是印品的功能和应用,良好的应用成为数码印刷的噱头,其实在所有谈论都风平浪静的时候,数码印刷的流程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天意数字快印:网络印刷红火发展的表象下,还有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即内地网络印刷商的运营能力普遍尚欠火候。印刷行业的网络在线交易平台才刚刚起步,市场需要持续培育;未来经销商可能发展为技术服务商,企业网络直销将成为标配。